位于斋堂镇西北峡谷中部,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村庄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布局严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地四合院群。
这里还有断层景观的一线天,石板路、四合院、古戏台、百年老槐树……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灵水村位于斋堂镇,是京西古村落群中最具文化渊源的古村落之一,距北京城区78公里,灵水村自古重视教育,文风昌盛,对文化崇拜,对仕官敬仰。自科举制度盛行以来,历史上出现过2名进士,22名举人,故又被称为“举人村”。
灵水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以及第二批中国历史背景和文化名村名单。灵水村的“灵水八景”,包括东岭石人、西山耸翠、南庵远眺、北塔凌云、龙泉观水、古柏参天、文星高照、柏挺榆儿。这些景观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琉璃渠村坐落于龙泉镇,村域西、南、北三面被北京西山环抱,东临素有“北京母亲河”之称的永定河。琉璃渠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以及第三批中国历史背景和文化名村名单,这里有着悠久的琉璃烧造历史:早在元代初年便设立琉璃窑场,距今已有七百余年;至清代乾隆时期,琉璃渠窑场日渐兴盛,建国后更名为 “北京市琉璃瓦厂”。此外,村中还藏着一处承载琉璃文化的创意空间 —— 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这里是扎根于琉璃渠村的“琉璃文化会客厅”,既承载着七百余年琉璃烧造的历史底蕴,又以创意形式让传统琉璃文化焕发新生,是琉璃渠村的特色地标。
琉璃渠村有两条核心街道,1 公里长的前街(俗称“大街”),是西山古道踏入太行山区的起点;0.5 公里长的后街,是前往千年古刹椒园寺的必由之路。回溯历史,这里曾是京西古道上的关键驿站,也是琉璃官窑的聚居之处。
沿河城村位于斋堂镇,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据《门头沟地名志》载,沿河城地区自新石器时代即有人居住,后据当地地理形胜名其村为:“三岔村”。
沿河城长城是明代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有3座敌台,保留着非常完整的关堡墙体和城内格局。沿河城为D字布局,东、西、北三面是直线,南面背山而建,成半圆形。关堡东西两侧设有城门,东门是“万安门”,西门为“永胜门”。“永胜门”前矗立着一座石碑,题为《沿河口修城记碑》,是大明万历十九年,也就是1591年所立。石碑上的一刀一笔,记录着这座长城屹立于此的原因、经过、作用,最重要的是阐明修建沿河城的意义:“此其为国家计久远,岂惟一城!”
碣石村历史悠远长久,文化渊源深厚,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据十三陵碑文记载,碣石村原名“三叉村”,因为村前有很多躺倒的大石头,根据“立石为碑、卧石为碣”的说法,村号就叫“碣石村”。
这里的建筑保留了明清时代的风格。在这个不足7平方公里的小地方,最奇特的就数这些古井了,村子一共有50来户人家,但古井却有72眼,这72眼古井交错分布在村中各处,造型富于变化,风格各异,很多古井都蕴含着一段动人的传说,所以这里又被誉为“京西井养第一村”。
西胡林村历史悠远长久,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辽时称胡家林村,明时分东西二村。在抗战期间,西胡林村年交公粮4万余公斤,军鞋400双,被烧毁房屋500余间,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西胡林村北临清水河,南依山坡,处低山河谷地带。有民谣曰:“清水的腿,灵水的嘴,东西胡林长流水。”西胡林村土地平整、肥沃,单块面积相对较大,最大的“三十畦”整块面积达40余亩,非常适宜机耕作业,适合发展现代农业。
黄岭西村是抗战模范村,“母亲叫儿子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组成了青史留名的“黄岭西排”,充足表现了平西抗日革命精神。先后有15人牺牲在抗日前线人牺牲在解放战争战场,为民族的解放、共和国的建立献出了生命。
黄岭西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里有古村老宅的魅力、开门见山的梯田、华北罕见的古树、满山古柏的生态环境、幽谷青山的“明清古道”、百年记忆的传说故事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旅游画卷,充分显示出小村庄的安详、静谧,颇有世外桃源的感觉。
马栏村地处太行山脉之中,被群山环抱,沟峪纵横的生态环境尽显北方典型山地村落特色。马栏村不仅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同时还是名副其实的红色文化村,现留存于马栏村的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慢慢的变成了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9年1月下旬,冀热察挺进军成立,萧克任司令员兼政委,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萧克司令员在此指挥平西人民抗战。马栏村保留有大量抗战时期遗址,其中有“马栏事件”发生地、张秀林跳崖处、多处防空洞,还有挺进军司令部政治处、机要科、通讯科、警卫班、医院、枪械所、弹药库等遗址。
千军台村隶属于大台街道,史称“千人台”,俗谓“千军万马台”,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古村落之一,同时也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子群山环绕、民风淳朴,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十六,这里都会上演国家级非遗文化盛宴——千军台庄户幡会,吸引四面八方的村民、游客前来感受永定河乡土文化的浓郁气息。幡会大致上可以分为请神、走会和送神环节,其中高潮在正月十五和十六日的走会,有幡旗展示和耍幡表演以及小车会、鼓乐等民俗演出。
三家店村为龙泉镇辖村,位于永定河出口,西连巍巍太行山,东望北京湾平原,是北京城连接京西山区,远达河北、山西的交通枢纽,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三家店村在历史上是京西煤炭、石灰和山区山货的集散地,同时也是京城与山区联系的交通枢纽。明清之际,三家店村还是妙峰山庙会的南道必经之路。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使这里自然地形成了山区物品流入城市、城市商品进入山区的交易市场。
苇子水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拥有600年历史的村庄就像一颗深藏于大山中的璞玉,淡然平和地见证着历史变迁。苇子水村有1200亩古梯田,最早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这里也是北京最大的连片旱作梯田。
依山形地势形成的村落格局,包含着46座明清四合院,以青、白、灰为主色调,不施粉黛,格调素雅,让整个村子自带一股婉约的美感。沿途的参天古树和古桥古建,尽是岁月积淀。
东石古岩村坐落于京西古道旁,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作为中国传统村落,这里保留了质朴的明清古民居文化和古道文化。
东石古岩村屹立在永定河边、百里大山中,藏着几百年的民间往事。层层套套的宅院,虽然有不少房屋已经破败,但却能够准确的看出旧时村庄的繁荣,这些遗留下来的古宅,都在无声地讲述着东石古岩村厚重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