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琉璃瓦

故宫“金顶”里藏着多少秘密?光是制作琉璃瓦就有近百道工序 北晚新视觉

来源:火狐体育下载    发布时间:2025-04-11 10:59:33

  700多年前,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第一眼看到故宫的金顶时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慨:“屋顶布置的金碧辉煌,琳琅满目,还有各种鸟兽以及战士的图形!”他实在不解,这金色的屋顶是怎样的一种“高科技”。

  其实,缔造这故宫金顶的并不是什么“高科技”,而是一种专为故宫烧造的——琉璃瓦。这烧造故宫“金瓦”的技艺正是在北京传承了700年的国字头非遗——琉璃烧造。

  元代建都北京,由于兴建宫殿、园林、陵墓、佛塔、庵观、坛庙等需要大量琉璃制品,为此设立了专管窑务的官员,隶属于少府监。由于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周围盛产烧造琉璃所需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坩子土和煤炭,又守着“京西古道”,交通便利,加之离辽金时期就已烧造琉璃的龙泉务窑场较近,因此,在元代初年即在琉璃渠村设立了琉璃窑场,属于琉璃厂窑的分厂。

  到了清代乾隆时期,由于城市发展,琉璃厂已成为繁华市区,琉璃厂窑撤消,迁到琉璃渠与当地窑场合并,从此,琉璃渠窑场兴盛起来。自此,皇家园林大规模修建,所需琉璃均产自琉璃渠窑场。当时的琉璃渠琉璃窑窑主姓赵,山西人,是烧造琉璃世家,祖籍山西榆次市南小赵村,元代来北京烧造琉璃,长期承造皇家琉璃制品,并同皇家建筑总设计师“样式雷”合作。“样式雷”先后六代主持皇家大型工程设计,如故宫的三大殿和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以及万寿山、玉泉山、承德避暑山庄以及嘉庆皇帝陵等,这些皇家工程的琉璃制品都由琉璃渠“琉璃窑赵”烧制。在烧制前,由“样式雷”设计,绘制图样或制作模型交由“琉璃窑赵”,再由“琉璃窑赵”制成构建模型,烧成胚子,镌刻花纹。其质量、数量、供货时间均由“琉璃窑赵”负责。

  琉璃构件分为瓦件和兽件两大类:瓦件主要有正脊、垂脊、兽前、兽、戗脊、博脊、角脊、筒瓦、滴水、脊筒子、线道瓦、通脊、承缝连砖、博脊瓦、瓦当等几十种。兽件主要有正吻、脊兽等几十种生动的雕塑造型。

  清代由于琉璃瓦件的大量使用,促进了琉璃生产技术的进步,琉璃釉除黄、青、绿、白、蓝、紫等颜色外又增加了桃红、翡翠绿和孔雀蓝等共计十余种颜色。在建筑部位上琉璃瓦件除在屋面上使用外,亦用琉璃砖筑佛塔、牌坊、门楼和影壁等。在产品品种方面也从建筑装修构件发展到室内陈设、器物和艺术品等新的领域。北海九龙壁便是由424块预制的七色琉璃砖砌筑而成,色彩绚丽,古朴大方,是清代琉璃建筑物中的杰作。

  琉璃的烧制看似简单,操作十分复杂,工序有选料、设计、成型、素烧、施釉、釉烧等36道,要是再细分得有近百道工序。要想烧制出一件合格的产品,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

  在36道工序中,有几步最重要,如第一步选料就直接决定着琉璃制品的最终质量。烧制故宫琉璃瓦所用的原材料是产自琉璃渠村后山的页岩的粉末,老北京人称之为坩儿土,是一种介于煤层和煤矸石之间的矿物质,这种粉末的特点就是吸水率较为贴切,强度也比较高,用它制作的瓦坯细腻光滑,呈月白色,可完全呈现釉彩本身的色泽。

  选好的坩儿土在水中浸泡去掉杂质,再加入特殊的比例的水,经工人反复“踩压”便成了制琉璃用的“泥”,将泥放入预先特制好的模具中,反复按压,脱模后,琉璃“素胎”就完成了。

  要使琉璃制品达到“成大形而不开裂,经百年而不掉釉”的完美品质,最关键的是“两窑烧造法”,这也是官窑与民窑的区别。每一件琉璃活件儿都要经过两次烧制,而这第一次就是在“素胎”塑形完成后,技师们把琉璃活件儿的泥坯放入“素窑”烧造定型,素就是没上过釉彩。

  在琉璃烧造行业中流传一句话“高温烧坯低温烧釉”,因此,“素烧”温度比较高,在1100℃-1200℃之间,且烧制时间非常长,一件“瓦片”这样的小活件儿通常要烧六七天,而像故宫屋顶两端的吻兽就得烧八九天。

  烧制定型后的“素胎”就可以“施釉”了。烧制琉璃所用的釉彩是以石英和氧化铅为主的金属釉料,釉彩颜色有赤、白、黑、黄、青、绿、缥、绀、红、紫。

  其中,黄色因代表黄土的颜色,象征着中心和大地,经过长期演变固定为帝王的专属颜色,宫殿的屋顶采用黄琉璃瓦,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统治的中心地位,同时反映了对赖以生存的土地的敬仰崇尚之情。到了清代,琉璃的使用形成完整的制度,非皇家特许,普通建筑绝对不许使用琉璃。此外,琉璃的颜色使用规定也很严格,紫禁城的宫殿使用黄琉璃瓦,墙壁使用红墙,黄瓦红墙是皇宫的标志,只有皇帝和皇帝尊崇的坛庙能够正常的使用,其他人包括亲王也不许使用,亲王府和郡王府可用绿琉璃瓦,而贝勒、贝子府则连绿琉璃瓦都不许使用。

  不仅颜色使用规定严格,釉彩的配方同样十分“机密”。目前琉璃渠村使用的“配方”仍然是清工部“独家授权”配方,换句话说,就是琉璃釉彩的配方只有琉璃渠烧造局负责配釉的师傅才掌握,仅在家族里口耳相传,可谓是琉璃烧造技艺中最核心的“技术机密”。

  除使用规制和配方要求严格外,上釉的手法也很有学问。给琉璃制品上釉要根据不同的产品选不一样的上釉方法,吻兽等大型构件儿要用到多种上釉方法。第一步先“浇釉”,即将调配好的釉色均匀地浇到素胎上,随后再用毛笔描画色彩不均匀的地方,行内称之为“搭色”。

  待上釉晾干后,就可放入“色窑”进行二次烧制,即“釉烧”。“釉烧”的温度不高于“素烧”,窑温一般控制在660℃-990℃之间。1974年以前,烤釉用的都是小柴窑,以木柴为燃料,坯子是在直焰窑中烧成的;以煤为燃料,瓦类烧成时间为7-10天,大件儿烧成时间为15-20天,大多数都是手工作业。1974年国家建材局投资97万元建成一条42.5米以重油为燃料的釉烧隧道窑,使釉烧工序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结束了琉璃瓦件的釉烧使用木柴的历史,每年节约木柴150多万公斤,釉烧成本下降88%,生产效率提高3倍多。

  700余年来,琉璃烧造一直分为吻、窑、釉、筒瓦、板瓦和沟滴“六作”,每作负责36道工序中的几步,没有一作掌握琉璃烧造的全部技法,且每作有每作的“家传秘籍”,概不外传。

  为了使琉璃烧造技术这样的“国字头非遗”手艺得到更好地传承,使琉璃文化得到弘扬发展,从2017年9月,门头沟区推出了“琉璃重生计划”,以该区国家级非遗“琉璃烧造技艺”为基础,通过与设计、科技、市场相结合,改良传统琉璃烧造技法,利用文创企业在设计、研发、渠道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艺术性、创新性、功能性的琉璃文创产品,使琉璃烧造技艺这项古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文创产品的形式浴火重生,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实现了活态传承与产业化转型的同时,也使琉璃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

  2020北京设计博览会即将于9月23日至26日在北京农业展览馆11号馆举办,故宫角楼咖啡将带上文创新品亮相博览会,“康熙”会现场推销最爱的“热巧”。 角楼咖啡将在11号馆营造“千里江山”空间,让观众宛如画中游。工作人员介绍,带来的饮品都是最

  紫禁城建成,今年600年。9月10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现出真容。 安旭东 摄 如今,穿越是个时髦的词儿。故宫,就是实实在在历经数百年,汲取岁月精华,越来越鲜活、越来越生动的一个穿越时光的范本。它曾经是皇宫,是权力的象征,是

  明天起到10月30日,“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将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亮相,贡献过背诵课文、为菜谱添过彩儿的苏东坡携侣呼朋,用78件从北宋到近现代的文物还原了一段段悲欢离合。 本报记者 和冠欣 摄 故宫博物院介绍,院藏所

  8月25日,京城天空湛蓝,白云犹如丝绒一般铺陈。当日七夕,许多情侣选择来到故宫筒子河畔拍摄婚纱照,记录下美好的时刻。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方非 流程编辑:TF021

  8月13日,东城区启动“故宫以东 一见如故”文化旅游系列活动,通过四大板块策略加快疫情常态化条件下文旅市场恢复,同时也刷新游客对“老北京”的刻板印象,拉近民间传统文化与年轻人的距离,让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国,文旅企业遭受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顶级规模、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是人类文明宝贵的遗产。2019年,故宫接待的海内外游客超过1900万人次。 近日,故宫博物院、新华社全媒编辑中心与腾讯

  近日,海淀区水务局工作人员首次发现崔家窑水库有白鹭、苍鹭等水鸟现身,并在附近栖息觅食。这个面积约150亩的水面紧邻正在施工的故宫北院,近些年通过截污、清淤、补水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已经初步显现生态成效。 崔家窑水库位于南沙河上游,是宏丰渠

  故宫博物院内的卫生间将启动一轮升级改造,整个工程预计持续5年。 资料图:故宫 李继辉 摄 今天,“古建美 中华魂”——中国古建筑文化匠心传承公益行动故宫站暨故宫厕所改造公益捐赠项目签约仪式在故宫博物院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故宫

  根据当前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为满足更多观众的文化需求,故宫博物院按照预约、限流、错峰原则,自7月28日起,上调每日预约观众数量至12000人(上午7000人,下午5000人)。 资料图:故宫 李继辉 摄 故宫刚刚公布消息,观众可通过故宫博物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一定要标注明确“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是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