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琉璃瓦

东明县长兴集乡村落往事|大崔庄村

来源:火狐体育下载    发布时间:2025-05-11 07:36:42

  大崔庄独为行政村,旧址在黄河滩区,村东紧靠大堤,2005年全体搬到大堤以东,与大许庄、安庄、赵庄组成三号新村。现址西依黄河大堤,东靠阎潭灌区引黄总干渠,坐落东明县城西南27公里处。现有乡民371户,1470人;犁地1350亩。

  据尹氏和崔氏族谱记载,崔氏祖和尹鼻祖于清朝初年别离从本县今小井乡紫荆村和尹集村迁来久居,在村畔建一龙王庙,又叫临村庙,因而被称为临村庙村,后更名为大崔庄。因黄河众多,该村曾北迁500米。大崔庄现有乡民分属5姓。其间,崔姓155户,620人;尹姓185户,715人,1664年由本县小井乡尹集村迁入;樊姓26户,106人,1807年由刘楼镇樊庄迁入;李姓3户,14人,1857年由本乡李庙村迁入;毛姓2户,15人,1859年由本乡王店村迁入。

  该村原有王姓2户,1976年别离迁往本县刘楼镇千户庄、春亭村。1957年、1958年崔奎然、崔玉中两家先后移民湖北。

  大崔庄清末属长垣县黑岗里;民初属长垣县第六区;1941年属东垣县第六区;1947年属东明县第六区;1958年属三春公社;1963年属焦园公社;1979年属王店乡:2001年属长兴集乡至今。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大崔庄人为革新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有22人参与八路军、,其间尹玉东、崔如宽、崔爱孔、尹发启壮烈牺牲。1948年,担任农会长的尹丙寅被敌人活埋;农会组长尹二白被敌人枪杀。在此期间,大崔庄人活跃支前。1945年8月攻击河西留光集、榆林头、长垣县城,1946年建议陇海、大杨湖战争,1947年解放东明县城,1948年决战淮海,该村都安排担架队随军奔赴前线,抢救伤员。一起,派“铁脚车”运送军用物资。据统计,从1945年到1948年,该村为八路军、筹措军粮1万多斤。

  该村农会长尹丙寅救助伤员的业绩感人至深。1947年5月的一天,某部邢连长在执行任务中受重伤,倒在本村西北麦田里,不省人事。其时时局严峻,当地顽杂、还乡团非常猖獗,在各村安插眼线,清查户口,施行保甲连坐法,选用活埋、扒心、火烧、油煎等严酷手法,杀戮党员、村干部、民兵、军烈属,甚至进步人士、开通士绅。就在这样的日子里,尹丙寅冒着生命危险,趁天亮把邢连长背回家里,先藏在喂牲口的料房内,后又在屋内挖地窖,并悄悄到邻近村庄寻土方为他疗伤,在日子上关怀备至,一家人吃糠咽菜,省出粮食做给伤员吃。在全家人的仔细照料下,邢连长伤势康复后,尹丙寅才悄悄把他送到黄河北岸的解放区。临别,邢连长泪如泉涌,握着尹丙寅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我能活到今日,全凭你们全家救助,你们的大恩大德,我一辈子都不会忘掉!”解放后邢连长屡次到尹丙寅家看望其家族。

  大崔庄注重教育,办学前史较长。清光绪年间,该村就曾先后3次办过私塾,由尹丙朱、崔正明任教,学生最多时25人。1944年冬天,大崔庄活跃做出呼应东垣县抗日政府召唤,在乡民尹向茂家的3间正房内兴办民校,由尹风鸣任教,学员多时有35人,历时3个月。1949年8月,该村又办起农人夜校,到1950年春改为民校,以识字为主,兼学珠算,本村崔正明、尹正祥任教。经过学习,不少人摘掉了文盲帽子,有的还成了信用社、转移公司、交管所等单位的管帐。1955年该村办起了小学,校舍屡次被洪水淹塌重建,办学从不间断。1965年该村和许庄、蔡庄一起出资建校,占地7亩,有教室、办公室28间,设一到六年级10个教学班。1981年,大崔庄多方筹措资金,在村南建起一座规范化校园,有教室、办公室、教师宿舍28间,5个教学班,1个幼儿班,学生多时达300余人。2005年村庄搬家,国家出资建起了新校舍,现在在校学生400人。该村持之以恒办学,培养出许多大学生。1965年尹正仁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成为该村第一个大学本科生。他曾任牡丹区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是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著有《草轩集》、《桐柳园吟草》诗集。全村现有研究生3名,大学本科生18名、专科生42名。

  大崔庄见证了合作化路途的悉数进程。1954年春,大崔庄互助组参与了东明县先进榜样互助组会议,并遭到赞誉,为全县合作化运动起了榜样带头作用。1955年2月树立了大崔庄第一个农业初级合作社,尹怀彦任社长。1955年冬树立了大崔庄第二个农业初级合作社,尹怀俊任社长。1957年1月,大崔庄与大许庄、蔡庄、刘庄、赵庄、安庄、车店、张小集组成刘庄农业出产高档合作社,社部设在刘庄,安洪亮任社长。1958年春,该高档社与邻近的几个高档社兼并,树立了曙光二社,社长景新广,社部设在焦园乡老李庄。同年树立人民公社,大崔庄归三春公社统辖。合作化给乡村开展带来了活力,农人日子有所提高。但由于遭受严峻自然灾害,体系革新与出产关系不相适应,人们劳作活跃性遭到波折,风风雨雨20年,日子仍不殷实。

  大崔庄搬家的进程,既表现了乡民坚韧的性情,也表现了党和政府对大众的关怀,及周边大众的无私援助。大崔庄地处滩区,水患不断。1975年黄河暴升,全村80%的房子坍毁。省政府提出搬家,东明县委决议,春亭大队为.地200亩,供大崔庄人树立新村。时值寒冬,来不及建房,乡民就挖地窖寓居,建地窨用的资料由沙窝公社无偿援助。学生没有教室,暂在冬日暖阳下上课。1976年新年,东明县委书记司拂晓亲到新村地窨慰劳,鼓舞乡民搞好灾后重建。但终因土地、经费许多问题解决不到位,过了阴历二月二,乡民又连续回迁原村。1986年洪水围村,上级再次提出村庄搬家,因大众经济条件差、划地困难多等原因,未能施行。2003年8月至10月,兰考的黄河防洪堤决口,大崔庄水深3米多,党和政府拨发大批救济款和救灾物质。、副总理、省委书记与省、市、县领导亲赴灾区慰劳。一起确认该村搬家。为协助乡民重建家园,上级拨专款,统一规划村庄大街,由牡丹区派21个修建公司协助施工,建成849间规整的平房,水、电、路等配套设备完全。用了近2年时刻,新村建造竣工。2005年2月乡民搬进新村,从此完全告别了水患。

  大崔庄是个农业村。1978年曾经土地粗豪栽培,产值较低,且有许多年份因黄河漫滩绝收,农人常靠统销粮、救济款保持日子。施行农业出产责任制后,农人精耕细作,粮食产值大增。二干渠、三干渠修通后,旱能浇、涝能排,水利条件进一步改进。2000年试种水稻,亩产1000斤,亩效益1200元。在种好粮食作物的一起,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开展。院内养猪、鸡、鸭,栽培食用菌,坑塘养鱼植藕,沟坡栽树放牧牛羊,年收入130万元。2005年以来,外出务工400多人,年收入300多万元,加上经商、运送业,总收入达560万元。

  烧砖制瓦是大崔庄特色产业。1953年本村崔田开端打土窑烧砖瓦,质量好,非常热销。随后崔二房、尹丙严2户相继筑窑烧制砖瓦。到1965年下半年,出产队又建3座规划较大的砖瓦窑,团体运营,收入由出产队统一分配。到1980年下半年承包给个人运营。1983年堤沟开挖,村南又挖一条东西引黄干渠,黄河水带来很多粘土,烧制砖瓦的质料得到了确保,乡民又具有烧砖制瓦的专长和工艺,烧砖制瓦的人家更多。到2000年全村已有土窑42座,制砖瓦机40多套,构成一项主导产业。乡民除了出产古拙精巧的青砖、蓝瓦外,还规划烧制了勾檐、滴水、羊蹄砖、筒子瓦、猫耳朵等十多种花色品种及花响蛋、花筒子瓦、各种鸟兽等工艺品。制品占满了村内的空闲地,村南的柏油路两沿,各家各户都有固定的蓝瓦摆放货摊。运送车辆满载着乡民的期望和高兴远销开封、兰考、菏泽等地,送货的从业人员达700多人。该村砖瓦业年总产值300多万元,纯收入100多万元。

  跟着经济的开展,1994年4月1日大崔庄集贸市场树立。阴历逢一、四、七成集。农贸市场的兴隆促进了商业、服务业、个别加工业的开展。2000年全村共有商铺、饭馆、农机修理部、面粉厂、澡堂、电焊部、理发店、照相馆等38家。迁往新村后,又于2007年5月在新村建农贸市场,逢一、六成会。